“我是中国人,却为什么经常听不懂中国话?” 中文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泡泡特约)几天前发布了这样一段话:

听从来比说难。也就是构建“你的地图”比审视“我的地图” 更难。而听是沟通的基础,说 在其之上。绝大多数无休止的争执都源于某一方不擅长倾听。

比如中国人喜欢说的“傻逼”,在说出这个词的时候,一万个人脑子里有一万+种图像,其形成基于各自的经验,对话的两个人之间很难形成完全一致的图像,要理解他为什么说出这个词,要想听懂他的意思,就必需能大致推测出他脑子里的图像是什么。

很多名词 甚至常用概念都是如此,比如“知识分子”、“暴力”、“名人”,统一定义的效果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当一个人鄙视“知识分子”的时候,他脑子里浮现的所指很可能与你想到的截然不同,如果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就很难理解他的评议动机和深层意思。如果你根据某一个用词 就断定他是“傻逼”,沟通就彻底终结了。

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的社交范围都很小,你能遇到的有沟通机会的大多数是熟人,熟人意味着“你的地图”相对清晰,而互联网上 人们接触到陌生人的机会比较大,而且超过一半的机会遇到的都是只言片语的对话,你很难从中了解对方,加之肢体语言、脸部表情都被隐藏,及时回复的紧迫感在自我表达的驱动下格外强烈,而绝大多数时候 你只能通过对方的用词和标点符号来理解他的意思,这就是意见针锋相对、观点越来越极端化、人类社会越来越碎片化的一部分原因。

没有任何两个人会在全方面完全一致,除非其中一个是毫无主见的白板人,你肯定不会喜欢那样的人。寻求百分百的默契几乎是奢望,但理解、听懂一个人,能带来更多的默契感。不用信那些男女不可沟通、左右派不能协调的偏激,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地图是死胡同,包括精神病患者,只要你擅长构建“他的地图”,就不难走进他心里……

这段话吸引来的众多评论超乎想象,其中还包括精通中文的外籍朋友,很多人在回复中表示,听中国人说话(注意:不是读中文)非常困难。为什么呢?

大致有几点原因。简要分析下。

表达的晦涩和动机不纯

很多精通中文的外籍朋友最深的感触就是:只是听中国人的说话,你根本就无法理解他希望表达的意思。不管你的汉语会话熟练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说话人压根就不打算把心里的意思直接告诉你,他最多只是告诉你一些相关的事,然后希望你能推测出他的真正含意。

如果你猜对了,他会很高兴,以此认为你们之间存在“默契”。但不管你的这种推测能力有多么强大,大多数时候你依然会迷路,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你的这种能力经常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

更有些时候,这种情况被用于区分“自己人-外人”。比如一大群人在聊天,其中几个人在热络地对话,而其他人会感觉无法接话(无法融入),你根本搞不懂他们究竟说的是什么,他们提到的那些信息你不了解,表达方式你也觉得很奇怪。不用自责,因为他们没打算让你参与进来。但这样的对话又不会转去私人空间,而是故意当着你的面说,只是为了提醒你知道:“你不属于我们”。

被称为“礼仪之邦”的这个民族的语言,很多透露出与其说是“礼仪”还不如说是习惯性兜圈子的特点。混社会的人都懂这个道理,一个人帮了你,你不能立马给他报酬作为答谢,他多半会委婉地拒绝。假如你一定要他接受,他很可能会使用一大堆自谦的语言来辩解。很多中国人都明白,其实他并不是不想要,而是“想要更多”,也许他只是在嫌弃你给的不够多,他可能想的是现在收下了这些“小”礼物,那么今后就不好意思再收其他的“大”礼物了。

从中国政府官员的身上可以找到更多这样的例子,拘泥于形式和矫揉造作在他们身上发展到了极致。

精通中文的外国人很容易发现,中国人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你会很惊讶并感觉到痛苦,对方显然听不懂你说什么,甚至是完全不想去听懂。他们仿佛注意不到你的说话,也不理会你谈话的思路,并且会非常没礼貌地打断你的话,甚至还非常滑稽的加上一个肯定词“没错”、“对”、“嗯”,然后,再自顾自地按照他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把你放在一边。

只要是涉及自己的利益,中国人就会格外谨慎,并且很多人怕得罪人,这就让沟通变得很微妙。喜欢讲闲话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不过他们有着一种特殊的直觉,能辨别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果身边有“外人”,他们会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表情麻木,但如果你改变态度,让他们觉得你是“自己人”,事情就会发生大的变化。只要他们认识到了这对他们是有利的,不会引起麻烦,他们才会不再沉默,并且侃侃而谈。

汉语骂人非常精致,中国人擅长用暗讽代表某种恶毒的意思,这种暗讽的水平相当高,人们在当时往往听不出来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更难通过字面翻译让外国人理解。最简单常见的如名词前加一个“你”字,表达自己不认同的、批评的、讽刺的东西,而加一个“我”字代表自己认同的东西,其实从全文看来这种表达方法完全没必要,因为可以通过论述和举证来体现自己的立场,但中国人大多不这么做。而且更有趣的是,这种表达以最简洁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排异,“你我不同”,这很容易让对话难以推进。

我曾经卖力地向一位学习中文的外籍朋友解释“你川”就是指的特朗普,他认为“特朗普不是我的啊”,我告诉他,这里的“你”其实指的是“他们”,不是你本人,但为什么不直接说“他们”或者“特朗普的粉丝”呢?完全无法解释。

中国人都知道,汉语的名词没有格的变化,形容词也没有比较级,动词也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语态”、“语气”、“时态”、“人称”和“单复数”根本限制不了它。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区别,每一个汉字,只要能用,哪都可以用,完全不用担心会出任何问题。如果说中国语言不能用来交流人的思想,或者说想用中国语言把人类的各种思想表达清楚非常难,似乎也不过分。但最基本的是,这种语言结构很容易引起思绪含混。

让中国人传话是非常困难的,对方往往在没能完全理解原始信息源的完整意思的情况下就开始传递,结果就是信息达到第三方的时候经常被扭曲得乱七八糟网上的信息流特别明显地体现了这点,你经常能看到一则没头没尾、五个W一个都不存在的所谓信息在高速流动,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些人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他们的诉求究竟是什么?一无所知,传递者也毫不在乎这点,似乎“信息”拿出来就是为让人们吐槽用的,有的聊总是好的,至于吐成什么样,没人关心,解决问题、进一步挖掘,都变得困难。以至于一个热点消息出现的同时,会带动出很多陈年旧图和视频、甚至没有时间概念的文字信息,都被刨出来流传,稍不留神你就会误会它们与当前信息的相关性。

特别是在与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交谈时,要搞清楚他话里的意思是非常困难的。外国人会感觉这些话通常听上去都是宾语,而且这些词复杂地排列着,简直莫名其妙,完全挨不着边。而说话的人却认为没有主语没关系,他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听众能不能理解,他不管。

还有的时候,整句话中最重要的词被卡掉了,你完全找不到任何头绪,并且在谈话中,说话人在改变主语的时候,丝毫不会给你任何态度、音调以及细节上的提示,于是你会突然发现他已经把话题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了。对于外国人来说绝对会被卡住,而在中国人看来,预先不给出提示,然后从一个主题、一个世纪、一个人跳到另一个主题、另一个世纪、另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

虚伪和不信任

在英语里,“信”是“ sincerity”;汉语中由“人”和“言”两个偏旁构成,人言为信,字面上就看得出含义。传统讲的“五德”中,“信”被列为最后一位。许多了解中国人的人都明白,中国人不仅在实践中蔑视信,而且与现存的处世方式也形成一种对比。中国人在公开或私下场合的表现,完全与诚信南辕北辙,讽刺中国人的话经常包括表里不一、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等,甚至成为了这个民族突出的特点。

中国人自己也讽刺自己这点,相声段子里面经常可见,一个人留客时说:“在家里吃吧”,其实他根本没有准备足够留下客人的食品,如果你信了,真的留下了,结果会很尴尬。端茶送客的说法也差不多的意思,如果想让一个人离开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应该离开呢,不了解中国人的人会认为端起茶杯只是为了喝茶而已。

中国的经典中那些深奥的文字间经常会出现许多模棱两可、拐弯抹角、闪烁其词的地方,《论语》就这样,就像算命先生那般的说话方式,一马俩脑袋,让你怎么听都觉得对。

中国人也不是为了说谎而说谎,而是因为不说谎就得不到某种利益,因谎言而达成目的的经验就根植在他们的记忆里。非事实内的部分就是谎言,这点很难和中国人解释清楚,中国人往往认为自己的陈述中夹带了个人情绪,而情绪是发自内心的,那么陈述的就是事实。这点在新闻采访中会变得非常尴尬,如何告诉中国人“我理解你的情绪,但我需要的是事实本身”,并且不会令对话误会采访的诚意,真的是很有难度。

中文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身缺乏诚信的人,同样也很难信任他人,中国人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猜忌,总觉得你话里有话,以至于你需要不停强调“我说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对方也不一定能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跟中国人交谈经常是谈了半天,却说不出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高手云集的互联网也很难找到一群能用简单明确、富有逻辑的语言探讨出切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人。

中国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人们之间之所以互相猜疑,有两个原因:一,因为他们互不了解;二,因为他们互相之间太了解了。中国人觉得,任一原因都足以引发互相之间的不信任,他们也就能相应地见机行事了。尽管中国人生来就有联合在一起的能力,然而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途径,就很容易确知,人们很难相互信任,不过他们的表面工作做得很好。同一个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时常会成为互相猜疑的牺牲品,婆媳之间、妯娌之间、甚至父子之间的妒意和利益争夺不仅影响生活,偶尔还会引发很惊人的惨案。

中国有老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句格言代表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在中国生活,走路都必须小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生性沉默寡言,各种谨慎。中国的商业活动从很多方面证明了他们的互相猜疑,买卖双方互不信任,双方一致认为暂时把事情交由严格保持中立的第三方,这样做对自己的利益最有好处,因为双方的利益分成只能通过讨价还价来达成。只有拿到钱,生意才算做成。如果这件事情有不少细节,有些就得写下来,因为“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中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警惕陌生人,中文有句俗话说:“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窥井”,为什么一个人不能走进庙里?回答是,因为和尚通常会做一些谋财害命的事;而两个人不能一起往井里看,是因为如果他们其中一个人欠另一个人的债,或者一个人想得到另一个人的东西,所以他难免会趁机把同伴推入井里……不管是城市还农村,中国人都被告知“别多管闲事”,“外”这个字加在什么名词前其意义往往都会包含异己的意思,即便你是好心相助,如果你被认为是“外”,对方多半会猜忌你的动机。

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骗,因为他们考证对方是否诚意的标准是错的。骗子只要能让中国人认为是“自己人”,就很容易得手了

表里不一也是一大特点,中国人的自谦很多是装出来的,当然肯定会有些人是真正的谦逊,但大多数人都并非如此。而且中国人大多都明白,一个人谦虚地讲述自己悲苦的童年经历、挫折的过去时,这个人很可能已经是个被公认的所谓成功人士了,若非如此,他们往往会选择装出很了不起的样子来。

其他

中国的教育难以使受教育者全面地掌握一门学科,并把这些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至于分数高的优等生经常在现实中表现得一无是处。他们能很好的应付考卷,却无法用知识强身。

通过与中国人聊天就能看出这点,在说到某个特定话题时常常会说着说着就离话题越来越远了,偶尔好像是要将话题讨论到底,但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话题。说得筋疲力尽,可还是没有说完。上网十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不跑题的群聊,如果你知道有不跑题的群聊存在,求拉我一下。

大呼小叫地命令和批评别人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特征,让他停下来先听完对方的话再做评论几乎不可能,中国人似乎认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比论理要容易得多?中文里骂人的词汇琳琅满目,其他语言是绝对要佩服的,英语骂人可以很低声,且恶毒意味不减,但中文骂人必需提高嗓门,而且不论是什么话题开端的辩论,最终大多会沦为人身攻击,反而把议题本身搁置了。

就连写文章也是这样,很多中文评论文章遍布着单纯的指责和谩骂,并无太对实质性的分析,这样的文章如果翻译成其他语种,外籍人士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恐怕也是为什么“明白的”中国人那么多,他们的思想却走不出去。

和中国人交流的确有些困难,但也并非一筹莫展,作为中国人自己,应该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和行为特点其中包含的弊端,从而积极地避免,首先学会倾听,带动更为深入的沟通还是有希望的。

 

评论

Keflex Swelling Viagra Avec Dapoxetine Avis Cheapest Viagra Online India <a href=http://xzanax.com></a> Viagra Cialis Opinioni Sample Tadalis Sx Soft Cialis Frei Apotheke

Doxycycline 40 Mg Online Generico Comprare Levitra <a href=http://cialisan.com>cialis no prescription</a> Trouver Du Viagra A Paris

Ajanta Kamagra 100 Kamagra Senza Prescrizione Amoxicillin Cell <a href=http://prilipills.com>buy dapoxetine online</a> Levitra Purchase Online

Propecia Low Sperm Count Medication Diabetes Propecia Reversible <a href=http://ilfrc.com>viagra no me hizo efecto</a> Citalopram E Paroxetina

Feline Allergic Realtion To Amoxicillin <a href=http://cialcheap.com>order cialis online</a> Free Shipping Isotretinoin

冒个泡吧!

Plain text

  • 不允许HTML标记。
  • 自动将网址与电子邮件地址转变为链接。
  • 自动断行和分段。